大温地区的许多城镇人口集中居住在小范围的中心地带,而之外的地方留给了大面积的农地和原生态林地草甸河滩等等。连华人聚居恍若香港的列治文市,出了七号路以东就基本上是农地和极少量的工业用地。最典型的是菲沙河以东和以南的枫树岭(Maple Ridge)市以及匹特草原(Pitt Meadows)市,名字就透着泥土的芬芳和朴实。
但这两个匹特河(Pitt River)畔的临水城市并不土,除了绵延不断色彩斑斓的农地果园,还保留了不少漂亮的历史建筑,更是钓鱼、骑马、河堤单车游、观鸟、打高尔夫球、农家乐游的绝好去处。
匹特草原市路上的风景,一派田园风光,远处群山很美:

而我们最近爱上的是匹特湖与匹特河交汇处、Rannie路尽头的已经被取消的Grant Narrows 地区公园,属于占地2972平方公顷(约30平方公里)的匹特-爱丁顿沼泽野生生态保护区(Pitt-Addington Marsh Wildlife Management Area)的一部分。这张示意图虽然很旧了,还是能看得出来大致方位:

旧公园以及野生生态保护区大部分属于沼泽地带,虽然离温哥华以及附近的匹特草原市和枫树岭市都不算远,却保留了绝大部分的原始风貌,29种哺乳类动物生活在这里,而鸟类则多达200多种。纵横交错的河堤建于沼泽之中,信步游览,不论晴雨,宛如画中。
没有具体的地址,建议在谷歌地图上采用Pitt Lake Boat Lauch作为导航,或者使用附近同在Rannie路上的Swaneset Bay 高尔夫球场的地址:16651 Rannie Rd, Pitt Meadows,然后一直开到底就是了。途中会经过几座小桥和堤上游步道,如果能找到停车处,也很值得到堤上沿河走走。
这张图对步道的标注比较清晰:

我们第一次到访,是大雨中。到达停车场,这儿有两座锁着的房子,看上去有些日子没有人维修了。原是公园管理人的办公室,曾是租船、参加水上活动的报名处,也是停车场和码头泊船收费处。没有公共厕所,只有一个工地上用的简易厕所,也锁着。


回想起路上经过一家农家超市,下次来之前一定先到那边上个洗手间,买些新鲜蔬果和零食,然后到这儿来野餐也还行。
河边码头,湿漉漉的,小船在雨中静静地停泊着。这儿就是匹特湖与匹特河交汇地带,湖在右边往北去,狭窄的水道的名字就是格兰特狭道(Grant Narrows)。

因为没有厕所而带来的不好的第一印象其实也就到此为止。接着就是眼前山色空灵水色氤氲的天地。一条很宽阔的石子路从停车场延伸向远处的山峦,乱云飞度,把大小山峰遮掩得神秘莫测。看地图这背后应该是金穗山(Golden Ears)的山顶,无法一窥尊容。

爬上那座观鸟塔远眺,沼泽中各种水鸟游弋着:绿头鸭、潜凫、秋沙鸭等等,三月份,远处还有成群的喇叭天鹅:

看了下示意图,如果绕着沼泽地走最短的那一圈,也得6.7公里,一路没有洗手间,滂沱大雨中,还是放弃了,暂时回家。
这里给个小提示,来的路上或者回去的路上那家漂亮的农家超市Hopcott Farms绝对值得逛,一来他家是几代农户经营的家族生意,远近口碑极好,卖的鸡鸭猪牛羊肉蔬果或者是自家产的,或者是临近农户产的,质量很有保证,还有很多已经加工好的半成品,拿回家按说明烤一下就能吃了,最棒是有我们华人要的小只的走地鸡走地鸭,二来,这可能是离公园最近的有冲水的洗手间了。当然,如果要去用人家的洗手间的话最好还是买点啥,别留下米田共就跑啊。
两周后再去天色放晴,露出耀眼的冰雪峰顶,仿佛两个世界:

这一带属于Katzi原住民的传统领地,而匹特湖本身是BC省最大的潮汐淡水湖。历史上白人开拓者到这边定居把荷兰的筑坝排水修农田技术给带了过来,确实增加了很多农地,却也逼得原住民流离失所。他们退到了湖的对面去设立定居点。
许多本地人在匹特湖沿岸也建有自己的度假屋,隐居于此,只有开船才可到达。夏天这儿曾有公司提供游湖赏景的服务。这两张张片片是第二次去时拍的,对岸似乎有别墅:


从停车场沿着水边走到底这条石子大路,两侧都是水,北边属于匹特湖、匹特河交汇处,南边属于沼泽地,谷歌的卫星图只显示为绿色的植被,其实至少冬春是大部分淹没在水下的沼泽。这条大路单程两公路,到底之后右转上小路(沼泽中的堤坝)约3公里,看到另一座观鸟塔之后往前依旧夹在两边沼泽里的羊肠小道上走1.8公里可以回到停车场。

4月初,正值草长莺飞鸟儿筑巢季,扛着超大相机的人士或站或蹲或坐或卧,他们在看鸟,也成为游人眼中的风景:

其实如果是涨潮时分,他们站立的位置,部分会淹没在水下:

湖面的木桩子上搭着小小的木板平台,吸引鸟儿做窝。发现两只鱼鹰父母辛勤孵蛋中,我的相机实在又旧又普通,镜头拉不到那么远,能拍个影子已经开心了:

这个鸟巢似乎还在建设中,主人出门打猎或者招亲,目前尚无动静:

不远处的另一个桩子上威风凛凛地坐镇着一只,并没有在筑巢,也许上面那张图就是它建设中的宅邸?

相对而言,加拿大雁的窝就简陋多了,就是薄薄的一层树枝和草皮嘛:

面对群山往右边沼泽地看,虽然天鹅们已经飞走,这儿依然水鸟众多,阳光下淡蓝浅绿水色粼粼,非常美丽:

遇到第一只北美知更鸟,赶紧拍下,之后才知道,这一带最常见的就是对人类充满好奇的它们了。

两公路长的石子路旁毫无遮挡,如果是夏天大概会觉得暴晒无比,冬春暖暖的阳光,却受大家欢迎。很快就走到底了,远处设了路障,有房子、停车场和码头在路的尽头,路障上写着私人产业请勿进入:

按地图指示,右转即踏上天鹅堤步道(Swan Dike Trail),这条步道深处的沼泽地就是上次我们远远地看到天鹅群的地方:


步道左侧伴随着溪流,右侧是浅水沼泽。实际距离三公里,朵朵白云飘在天空映衬在水中,感觉似乎近得伸手可摘:

北美知更鸟在小径上挖出草地里的虫子带去窝里给雏鸟吃,最喜欢它们一边疾走一边骤停然后悄悄歪头打量我们的样子:

自然少不了的,就是各种各样的野鸭和水禽,这是绿头鸭夫妇和加拿大鹅在觅食:

秋沙鸭夫妇,游速太快只拍到公鸭:

站在草甸上望风的加拿大雁,我猜它的窝应该就在附近了,路上看到两处浅灰绒毛散落,还有郊狼的粪便,估计已经有雏雁惨遭不测:

渐渐地步道旁出现比较多的灌木,春花烂漫,溪流似乎伸向草木茂密之处:


在这儿步道右转,沿着大树而走:

鸟儿不少却藏在树丛中,比较难拍到。好容易拍到这张知更鸟,也是因为它对我们的好奇心,停在树枝上观察我们:

仔细看看,总能发现有趣的东西。这是我注意到的第一个河狸(或许是麝香鼠)宅。因为这一带也有麝香鼠(Muskrat)出没,它们的宅邸与河狸宅很像的,而且二者还在冬天常常共聚一处,这是麝香鼠宅也为未可知。同为鼠辈,麝香鼠的尾巴是瘦长的,河狸则是扁扁的,如果没有看到本尊,那还能根据附近是否有河狸水坝来判断河狸是否住在这里,以及,宅子是否用了大量的树枝树干来做建材:

再往前几百米就是另一座观鸟观景塔。爬上去看看,这个风景太赞了:

有人似乎在钓鱼,悠然自得:

回望来时路,是这样的风景:



观鸟塔下的指示牌很值得读一读,许多生态知识:

继续沿小径往前走,路变得很窄而且崎岖不平,有些路段雨后非常泥泞,需要打起精神。这1.8公里是通向停车场的最后一段,称为自然堤坝步道(Nature Dyke Trail)。许多人不打算走那条2公里长的石子大路的话,就会挑这一条走到观鸟塔然后折返。所谓绿树四合,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根据网上的资料,这一侧的沼泽地原本要排空成为农地的,原先也是私人产业供打鸟等休闲活动。Ducks Unlimited环保非盈利机构经过不懈努力各处募捐到钱,终于买下农庄和土地,送给了省政府作为野生生态保护区保存了下来,于是还能看到一些旧时房屋与设施的痕迹:

这条步道的一侧基本上被沼泽淹没,另一侧则是浅水或者淤泥地,义工们设立了大量的人工鸟巢帮助小鸟们繁衍生息:

沿途又发现两座河狸宅:


这次能够确认是河狸而不是麝香鼠建的,缘由小径上一些树木从根部往上一米左右都被铁丝网围住了,肯定是为了防止勤劳高效的河狸们把树啃倒拖去筑坝,麝香鼠没有这个习惯:

这棵不幸被河狸啃断的小树,直径有二十公分以上,记住它的齿痕,以后来报仇(不是):

个人觉得这一段1.8公里的小径如果没有时间或者带着小朋友或腿脚不太利索的老人家的话就略去不走,主要是因为路太窄了几乎难以保持2米距离,如果两旁灌木完全长齐,视野不会太好,也看不清两旁的风景,除非一直走到观鸟塔。另外就是,如此植被茂密的地方有熊出没毫不出奇,其实小径入口处已经立着牌子提醒大家步道上有熊,如果真的打算走,避开早晚,最好结伴而行:

结论是,Grant Narrows地区公园以其优美的风景著称,很值得前来,因为缺乏厕所,来之前最好做些准备。如果打算走Nature Dyke Trail, 戴上口罩,结伴而行。
另外,这次走到的是匹特-爱丁顿湿地生态保护区中靠近北部的一小块而不是全部。如果开车沿Rannie路进来,沿途还有几处可以进入生态保护区的入口,因为保护区面积广大,建议选其中一个入口进去走走然后原路返回,但最好的做法是带上单车去骑一圈可以走更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