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雨林面积六万四千平方公里,相当于爱尔兰的大小,涵盖了海上和陆地的部分。从温哥华岛北端的哈迪港(Port Hardy)出发,BC渡轮有两条航线穿行于海上大熊雨林众多岛屿之间,一条前往鲁珀王子市(Prince Rupert),另一条航线的前半段与鲁珀王子市的相同,在贝拉贝拉(Bella Bella)附近分道扬镳前往陆地大熊雨林的中心门户贝拉库拉(Bella Coola)。
两条航线都在内湾航道上(Inside Passage),风景绝佳,是许多人一生必做的旅游体验。说起内湾航道,往来阿拉斯加州与华盛顿州之间的阿拉斯加海上公路(Alaska Marine Highway)— 阿拉斯加州立渡轮(Alaska State Ferries),类似我们的BC渡轮,也利用这条绝美的航线。至于阿拉斯加邮轮,更是把内湾航道做为主要卖点之一。有很多人特意从美国华盛顿州乘坐阿拉斯加州立渡轮前往阿拉斯加,就是为了从头到尾体验内湾航道的旖旎风光。
有人说,航程十个小时多,除了海就是岛,海鸟飞飞、海豚群跃、鲸鱼游弋,没有灯红酒绿,没有名品购物,所以没啥可看还不如直接飞过去省时间。那么,这趟旅行就错过了路上的风景。
内湾航道(Inside Passage)本身,就是景点的重要组成。航行于内湾航道,赞叹其美丽的风景,却可能对沿途人文景观知之甚少。
这篇是哈迪港至鲁珀王子港之间的内湾航道上的15道风景和背后的故事。运行于这段航线的渡轮叫做北方探险号(Northern Expedition),中型邮轮大小,备有两个餐厅,一个电影院、一个礼品店,还可另行付费使用船头行政休息厅或者购买带浴室洗手间的私人卧铺。两头的出发时间一般为早上7点半,但6点左右就该去办理登船托运手续。篇头那张照片是早上6点拍的,张开大嘴准备纳入车辆,庞然大物呢。
虽然不是此篇的重点,哈迪港值得提起。温哥华岛北端这个小镇风景优美,是进入陆上与海上南大熊雨林的门户之一。海岸线徒步、观鲸、海钓、探洞、原住民文化,各种体验很值得住上几天。许多酒店沿着内港而建,可以一直沿岸走到Quatse河口看鲑鱼、白头鹰和熊。
清晨启航,开始海上大熊雨林内湾航道之旅。
景点一,思佳利特角灯塔(Scarlett Point Lighthouse)。
守塔人的故事跟它的建筑物一样多彩奇异。从哈迪刚开船后约50分钟左右离开温哥华岛的海岸线,Balaklava岛西北角这座灯塔标志着渡轮将进入内湾航道,通常工作人员会在广播里提醒大家,于是船边多了很多摄影师争相拍下最好的打卡纪念照。
1864年,海军勘探船HMS Plumper与HMS Hecate的舰长乔治·亨利·理查斯(George Henry Richards)以10年前克里米亚战争的Balaklava战斗命名灯塔所在的小岛,并以指挥了那场战事的詹姆斯·约克·思佳利特(James Yorke Scarlett)将军的姓来命名小岛的西北角思佳利特角(Scarlett Point)。因为其处于克里斯蒂海峡(Christie Channel)与戈登海峡(Gordon Channel)交界处的重要位置,海洋部在1905年建立了第一座木头灯塔。
第一任守塔人詹姆斯·威廉戴维斯(James William Davis)熬不过第一年辞职了。第二任守塔人Theodore Nelson是单身汉,年薪450块。1908年4月20日晚上,汽油运输船Clara C.在温哥华岛北端斯科特岬角(Cape Scott)爆炸起火,11名水手仓皇跳入两条舢板逃生,艰难地摇到思佳利特灯塔站。守塔人尼尔森(Nelson)让他们安顿下来并给他们提供吃的,直到几天后被蒸汽渔船Celestial Empire接走。尼尔森的上司詹姆士·高登James Gaudin感谢他提供人道协助,但是无法加工资,于是尼尔森当年9月也辞职走人。
高登需要更吃苦更听话的人,就提议了曾在附近的松树岛(Pine Island)当管塔人助手的威廉·亨特(William Hunt)接手思佳利特灯塔。他带着原住民的妻子和两个儿子搬到这里,慢慢地家族扩大成10个儿子1个女儿。除了探照灯,灯塔也由原先的定时开枪警报,到使用人工敲钟,直到1915年正式安装了现代式的雾笛。但这并不能阻止一些船只继续触礁,包括1916年一艘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货轮。
亨特家所有的孩子都得干活,其中一个男孩维维安(Vivian)要给附近小岛居民定期送去邮件和其他物质,挣每月10块钱的外快。如果父亲用光了烟丝,他就得加班不论风浪赶去哈迪港买。天气好也许4个小时能到,天气不好那就要双倍的时间。1930年2月22日维维安的兄弟汤米(Tommy)摇船出去送货,翻船淹死。他们的母亲深受打击,从此一病不起,几个月后去世了。威廉·亨特在思佳利特灯塔服务了31年多,1939年底退休。他在1940年7月21日被哈迪港市长授予大英帝国勋章。守塔人的工作由儿子维维安接过。
维维安·亨特也是位有趣的人物。15岁起就一直在打工,包括渔工、伐木、送货,等等。在此期间认识了隔壁赫斯特岛(Hurst Island)上的女孩儿艾琳(Irene),两人一度密谋私奔但被抓住了。艾琳被送回本土父亲工作的地方。还在有情人终成眷属,两人1920年结婚。维维安在灯塔屋附近盖了座小屋作为婚房,在那里生了10个小孩,其中6个是他自己接生的。
但是,1939年接手灯塔工作站之后,加拿大政府改变了政策要求守塔人必须是当过兵的,于是维维安在1941年丢了这份工作。他把家搬到一个伐木用的浮动房屋里,拖到他父亲给的土地上,继续从事水上运输,往来于思佳利特角与哈迪港之间。1957年结婚36年的妻子艾琳决定跟他离婚,前去华盛顿州跟青梅竹马的旧情人鸳梦重温,撂下一句你自己也可琵琶别抱呐!维维安反唇相讥:没门!36年的婚姻生活已经足够足够惩罚我了!很不幸,1979年维维安的房子被人偷盗一空后放火烧毁,他在84岁成了无家可归的人,只好去哈迪港跟朋友们一起住。他第二年宣称,我还结实着呢,也许会活到110岁,直到上帝决定是时候了召我回去。
也许思佳利特角后来的守塔人没有这么戏剧化的故事了。但是在2019年11月,守塔人艾文·杜宾斯基(Ivan Dubinkski)玩在线彩票中了一百万,他说,如果找到新的守塔人,他就可以退休啦。
景点二,松树岛灯塔(Pine Island Lighthouse)。
渡轮北行航线离思佳利特角约40分钟不到的地方是第二个重要的灯塔松树岛灯塔。很遗憾几次经过都来不及拍到像样的照片,只好留待下次补上。网上照片供参考:https://www.lighthousefriends.com/light.asp?ID=1192 .
松树岛位于夏洛特皇后海峡(Queen Charlotte Strait)与夏洛特皇后湾(Queen Charlotte Sound)的交界处,常年风浪滔天,尤其是冬天那几个月,船只几乎很难靠岸。包括松树岛在内的20个岛屿和附近礁石群共660公顷的海域被指定为爱丁堡公爵生物保护区(Duke of Edinburgh Ecological Reserve),隶属BC公园局系统,旨在保护夏洛特皇后海峡最大的海鸟栖息地。为了航运安全政府在1906年开始建造灯塔,直到1908年才完工。
第一位守塔人阿瑟·戈尼夫(Arthur Gurnev)因为他所在选区议员威廉·斯隆(William Sloan)的推荐才拿到这份工作。没几个月他就发现工资低生活辛苦,幼小的两个孩子的教育成问题。跟上司要求加薪不果,直接跟联邦海洋渔业部写信,当然激怒了在维多利亚的顶头上司。他又去另一位议员那里活动,就以为即将成功时,联邦大选,答应他可以调走的那位议员下台,换了另一个党派的议员。不死心的阿瑟派太太安娜(Anna)在1911年4月26日去游说新任议员弗兰西斯·谢珀特(Francis Shepherd)想要调去看管维多利亚西面新的谢林汉姆角(Sheringham Point)灯塔。茶会后安娜以为议员已经答应了她的请求,没想到8月份消息传来,那个肥缺还是被别人截胡。已经打包好随时准备搬家的谢珀特一家人失望至极,拆开行李准备面对几个月无法登陆的严冬,就在这时终于有好消息,他们被调去看守帕斯维尔(Parksville)与登曼岛(Denman Island)之间的贝拉纳斯(Ballenas)岛灯塔,可以逃离松树岛了。
松树岛灯塔另一家守塔人的故事也值得一书。单身汉唐纳德·马科非(Donald McPhee)接过阿瑟的重任,立刻在温哥华的报纸上登广告招聘管家。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寡妇应聘,带着两个青少年孩子怀勒特(Violet )和帕斯瓦尔·派克(Percival Pike)搬到岛上。不到一年马科非和他的管家日久生情结为夫妇,1919年两人调去另一个灯塔站,这儿由帕斯瓦尔·派克和他的新娘玛丽(Mary)接手。玛丽是位勇敢坚强的女汉子,并未得到她丈夫的体贴照顾,第一次生孩子几乎丧命,她丈夫说从未察觉她身体有啥异常(当然这被上司狠狠地书面训斥了,并被责令必须送妻子去医院生产),第二个孩子刚出生就夭折。当时的人们盛赞她照管灯塔、行船送货样样行。
1967年2月的一个深夜,超过15米高的巨浪拍碎了固定2000加仑燃料的铁链,也打碎了机房的天线和周围的楼梯,迫使守塔人勒克斯·布朗(Rex Brown)一家子逃进后方高地林子里,生火度过恐惧的一晚。第二天直升机飞来检查了下损失,留下临时燃油灯,当天晚上灯塔又重新点亮了。但对这家人来说,这个事件已经足够让他们呆不下去,不久就辞职回到温哥华岛。岛上灯塔设施在2001年得以重建,守塔人宿舍搬到了更高的地方以避开大浪。目前这个灯塔成为海外船只进入温哥华岛与温哥华之间水域的重要指南标志。
景点三,鸡蛋岛灯塔(Egg Island Lighthouse)。
继续往北约1小时处,海中有座很小的孤岛,上有规模甚小的灯塔,称为鸡蛋岛灯塔(Egg Island Lighthouse)。经过时大浪,渡轮晃得很,没有拍下合适的照片,等待下次经过时再努力。网上照片:https://www.lighthousefriends.com/light.asp?ID=1193。
鸡蛋岛也许是因为守塔人跟鸡蛋的渊源得名的。很小的岛,生活条件恶劣,可以从名字上得知一二。灯塔在1898年10月7日投入使用,守塔人为威廉·布朗(William Brown)。没多久太太就去世了,留下他一人照顾2岁的儿子。1899年12月,威廉重病,挂上求援旗帜几天试图引起往来船只注意却无人理睬,终于病垮到无法点亮灯塔,这时才有人注意到。政府派船到达时,发现他已经下不了床,幼儿也几乎饿死。赶忙把他们送去医院救治。
1904年新的管塔人罗伯特·思佳利特(Robert Scarlett)升起紧急求助旗子,政府从辛普森港(Port Simpsons)派巡逻艇Krestrel号赶过去。舰长纽克姆(Newcombe)情急之下涉水上岸后发现罗伯特只是希望把新下的蛋趁新鲜尽快卖出去。他长舒一口气没发现更严重的问题,把蛋给买了。但仅仅5个月后,紧急旗帜再次升起。这次是因为给养船晚到了一个月,守塔人一家几乎饿死了。因为鸡蛋岛是如此之小而且偏僻,给养匮乏,守塔人的生活条件艰苦,而且,与世隔绝的孤独也造成更多的身体与精神痛苦,自杀事件也发生过。岛上灯塔建筑一度被海浪打得粉碎,守塔人一家死里逃生。现在的灯塔建筑是1963年重建的。
景点四,艾登布鲁克灯塔(Addenbroke Lighthouse)。
继续北行从夏洛特皇后湾进入菲兹休海湾(Fitzhugh Sound),这片水域的西边是Calvert、Hecate、Hunter Island 三个岛屿(注意到名字了吗,都是以守塔人命名的)而东边是本土大陆和一些零碎的岛屿,包括乔治·温哥华船长在1792年命名的Addenbroke岛,这里是Fitzhugh海峡最狭窄的地方,只有3公里宽。政府在1913年开始建设艾登布鲁克(Addenbroke)灯塔,1914年落成:
最初的几位守塔人没有特别多的故事。1921年罗伯特·斯密斯(Robert Smith)和他的太太伊迪斯(Edith)接手灯塔管理,但很不幸的是1922年罗伯特先生去世了。即使最近的邻居在10英里外的岛上,自己得在孤单中钓鱼、维护灯塔,应对一切风浪和未知,偶尔才有访客,伊迪斯太太拼尽全力要保住这份工作。1924年10月20日伊迪斯太太再婚,对象是来自七十几英里外贝拉贝拉的轮机师瓦尔特·布莱顿(Walter Brydon)。很显然,瓦尔特先生是那些罕有的访客之一。婚后,瓦尔特也当上了守塔人,并在这儿呆到1928年,然后跟鲁珀王子市附近露西岛(Lucy Island)灯塔站的恩尼斯特·梅纳德(Ernest Maynard)互换工作站。
但梅纳德来到Addenbroke灯塔站之后不久就被谋杀。验尸官阿瑟·斯通(Arthur Stone)讯问了附近岛屿所有的居民,细致入微的观察和锲而不舍的努力之下发现了一旁安全湾(Safety Cove)上的游民马努埃尔·哈纳(Manuel Hannah)最有嫌疑,因为他衬衫上丢失的扣子和船使用的新油漆都跟现场那颗白色纽扣与漏下的几滴红漆一致。待他再次准备找嫌疑人谈谈,后者在帐篷里留下一封充满错别字和语法错误的信给警察:“我没杀人,你们休想抓到我”,从此消失人海。
这个灯塔后来没有上过新闻,直到2006年,一头成年棕熊在附近晃荡了十几天就是不肯离去,把工作人员堵在了工作站里。守塔人戴维·罗斯(David Rose)试图用熊喷雾吓走它却没看准风向,喷了自己和狗狗一脸。他通知海岸防护队说,如果再不过来把熊带走他可就要痛下杀手了。也许棕熊听到了对它不利的风声,连夜逃走再不出现。
景点五,哈凯-路巴依斯保护区(Hakai Lúxvbálís Conservancy)。
还是在Fitzhugh海峡内,这些群岛所在的海域被设为哈凯-路巴依斯保护区(Hakai Lúxvbálís Conservancy),属于BC公园局系统内最大的海洋保护区 ,也是海上大熊雨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跨越海洋和岛屿,占地约1230平方公里,由Heiltsuk 第一民族与公园局共同管理。这一带海域野生生态如创世之初,自由生活。经过此处,一定别错过观察海上哺乳类的机会:杀手鲸、座头鲸、灰鲸、太平洋鼠海豚、小须鲸、海狮、海豹都是这儿的常客。
看上去的千山万壑,其实是数不清的岛屿和岛上云雾绕绕的山峦:
景点六,纳穆(Namu)。
再往北,启程以后3.5小时左右,还是在哈凯-路巴依斯保护区海域,在当地原住民语言里Namu是旋风的意思。BC海岸线上最早有人定居的地方,出土文物可追溯到一万多年前。原住民相信Namu是风神的家园,总是云海翻腾。
Namu也是1965年一头被捕获卖给西雅图水族馆并被迫进行表演的雄性杀手鲸(逆戟鲸)的名字。这头年轻的杀手鲸因为误入鲑鱼网而被抓(后来根据录音发现他属于北方族群C家族)。送去西雅图水族馆之后,掀起了民众前来观赏的狂热。水族馆立刻又去买了头雌性杀手鲸Shamu给他做妻子,很快又把她高价租给了圣地亚哥水族馆。被囚禁的Namu只活了一年就死去。他的妈妈在野外活到了1995年,姐姐至少在2010年还活着。这里秋冬不太适合一般船只停泊。从1893年到1970年纳穆曾有个罐头厂,现在渔民、休闲海钓人士和过往船只仍然会造访这儿,当然,看到阿拉斯加州立渡轮也是常有的事儿:
景点七,尖端岛灯塔(Pointer Island Lighthouse)。
与纳穆隔着菲兹休海峡对望的亨特岛(Hunter Island)的北端,航道变得更为狭窄,在这儿渡轮要左转90度进入与丹尼岛(Denny Island)之间的拉玛海峡(Lama Channel)。这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地方叫做尖端岛(Pointer Island)曾有个完整的灯塔工作站,现在只设有灯塔本身而不再住人,名字还是保留下来叫做尖端岛灯塔:
小小的岛上有几代守塔人的故事。最早是詹姆斯·科德韦尔(James Codville)和妻子芳妮(Fanny)与5岁的儿子本(Ben)。詹姆斯替海洋渔业部工作,是斯基纳(Skeena)与纳斯(Nass)河地区的河流管理人。在1894年听说大北方太平洋铁路(Grand Trunk Pacific Railroad,就是造成唐顿庄园中格兰瑟姆伯爵罗伯特投资失败的那条铁路)将会修到国王岛(King Island),也就是灯塔所在的尖端岛(Pointer Island)对过,就把全部积蓄投进去买了一小块地。当然,铁路终点站设在了鲁珀王子市,许多人投机失败,包括他们。一文不名的詹姆斯先在纳穆干了些零活儿,接着1899年参与了尖端岛灯塔的修建,建成之后成了守塔人,年薪360块,远远不够吃,全家人在饥馑边缘徘徊。10年后终获加了一点点工资到465块,靠着周围一英亩的贫瘠土地勉强活了下来,直到1917年以83岁高龄在任上去世。
这时詹姆斯的儿子本已经34岁还是未婚,接过父亲的工作。当妈妈的焦急万分,委托基督教宣教船Udal的宣教船长威廉·奥利佛(William Oliver)帮忙觅得好姑娘。船长不负使命,联系了教会办的救世军,救世军的嬷嬷把一位叫做安妮(Annie)的女孩儿介绍给他带回相亲,双方一见钟情。船长下次再来宣教时,就给他们办了婚礼。本·科德韦尔(Ben Codville)和太太在这儿工作了29年。二次大战中,安妮拼命工作织袜子支援前线,是整个英联邦国家中第二多产的女工。
本在1946年退休,荣获大英帝国勋章,和太太一起搬到鲁珀王子市定居,原因是政府在那儿给他们提供了颐养天年之处。1942年有位记者采访他之后说下次再来可以带冰激淋给他,本客气地回答说,还是不了,我有23年没吃过这样的奢侈品,现在更不用吃。想象下Ben的大半生(从5岁起),从未接触过电话、车子、铺好的路、餐厅,和人群。。。
政府后来在岛上用钢筋混凝土盖了两座房子给守塔人以及助手家庭。1989年又决定把灯塔完全自动化,这里不再需要有人看守了。原有的房子就全部拆除,只保留了现代化的自动定时探照灯给过往船只提供警示和方向。
景点八,贝拉贝拉(Bella Bella)。
离开哈迪港约5小时候渡轮会到达内湾航道上的重要海上交通十字路口贝拉贝拉镇(Bella Bella),大熊雨林的中心腹地。Heiltsuk 第一民族是这儿的主要居民。贝拉贝拉镇是周围数百公里内最大的城镇,设有机场、海上救援中心、渡轮码头、海产加工厂、冷库、鲑鱼孵化场,还有很多原住民自己拥有的海上与陆上大熊雨林生态研究项目也设在这儿,比如,旨在恢复传统食物鲑鱼、鲱鱼、蜡烛鱼(oolichan)的研究、旨在保护棕熊栖息地的研究等等。有些人和车会在这儿下船,或者停留在贝拉贝拉,或者中转去大熊雨林的其他地方,这张码头照片的右边那座蓝色建筑是原住民自己拥有的海产加工厂,车道左边那片小海湾是一条河流的出海口,上游通向鲑鱼孵化场,秋天时鲑鱼跳跃不止:
景点九,德莱德角灯塔(Dryad Point Lighthouse)。
渡轮离开贝拉贝拉不久将进入一片弯弯曲曲的航道,贝拉贝拉所在的坎贝尔岛(Campbell Island)的东南角拉玛(Lama)海峡与西霍斯(Seaforth)海峡交界处有这座格外秀丽的灯塔站德莱德角灯塔(Dryad Point Lighthouse),映衬着群岛和无尽的水域,渡轮要在这儿做90度的左转:
这个风景如画的灯塔位于Heiltsuk 第一民族的领土内,在1899年投入使用。第一任守塔人是当地原住民船长姓卡朋特(Carpenter),他的原住民名字是“彩虹”的意思。卡朋特船长的太太是酋长Kaiete的后代。最初的建筑是木造的,1919年换成新的混凝土灯塔,一直使用到现在。卡朋特船长担任守塔人直到1930年。
1964年亨利·伯根Henry Bergen成了这儿的守塔人。他和菲律宾出生的太太安吉(Angie)一起在这儿生活了19年,养大了几个孩子。其中大儿子在1996年回到这儿也承当了一年的守塔工作。但是,海岸防护队在1997年宣布说要把好几个灯塔工作站完全自动化,不再派人看守,德莱德角灯塔也包括在内,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并开始过渡工作。然而,守塔人的责任还包括每三个小时报告内湾航道的天气和其他的应急救援报告,这也促成海岸防护队重新审视把灯塔完全自动化的计划也许是太过鲁莽。虽然这个自动化计划在公众的强烈反对下被取消了一部分,还是造成守塔人的人心浮动,部分人已经找到别的工作离开。德莱德灯塔不得不在1998年另行招人。所以,目前,德莱德角灯塔还是有人看守的。
景点十,象牙岛灯塔(Ivory Island Lighthouse)。
又是内湾航道中风景优美的一组灯塔建筑,很受摄影师欢迎。离上一个灯塔大约半小时航程。渡轮在这里要绕着灯塔所在的那组小岛右转90度。象牙岛位于米尔班克湾(Milbanke Sound),一头连着西霍斯(Seaforth)海峡,另一头连着芬莱森(Finlayson)海峡,正好在90度的外围尖端面对太平洋,波涛汹涌且凶险。
1894年BC省贸易促进会游说联邦政府在象牙岛设立灯塔保护过往船只,1898年秋天投入使用。地处危险海域,船只很难靠岸,头两任守塔人都熬不过一年就走人,接下来的那位多熬了几年,当他的妻子和3岁的儿子因为感染无法及时就医差点丧命时,还是辞职了。第四位是来自德国的移民鲁特(F. Reuter),据说是海岸线上罕见的好水手,在1904年被雇代替辞职的第三位。在如此偏远的地方工作,鲁特先生无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及时找到公证人申请加入加拿大国籍。尽管他竭尽全力向加拿大证明他的忠心,包括购买战时爱国公债,依然不能获得加拿大的垂怜,忠心耿耿工作十多年后作为“敌国侨民”被开除了。这段不公平的历史,二战时重演在日裔侨民身上。
象牙岛灯塔站在历史上屡次被风浪损毁,附近也有船难发生,更证明了这个灯塔站必须有人看守而不是用自动化代替。
景点十一,船崄灯塔(Boat Bluff Lighthouse)国家历史遗址。
也许是内湾航道上被拍照打卡最多的灯塔。从贝拉贝拉北行约2.5小时,距离象牙岛灯塔约1小时15分钟航程。位于萨拉岛(Sarah Island)的南端,扼守着托尔米海峡(Tolmie Channel)的入口,离对岸只有一公里不到的宽度,洋流和潮水奔涌,凶险异常。船只经过这里,必须在狭窄的航道左转绕过Jane岛然后立刻之字形右转摆进Swindle岛与Sarah岛之间的航道,稍有不小心就可能正面撞上Sarah岛。也有人把这困难的穿梭称为“穿针眼”。相隔几分钟拍的两张照片看上去似乎是渡轮原途往返了一次,其实是因为船只为了在狭窄航道上急转弯而一进一退之字形运行而已:
因为航道狭窄,从渡轮上几乎可以看见守塔人在工作。有时,工作人员会提醒乘客给他们挥挥手打个招呼,常年在这与世隔绝的地方工作,也许乘客们的挥手就能点亮他们一天好心情。
这座标志性的灯塔附近的大公主岛(Princess Royale Island)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白灵熊栖息地。船崄灯塔建于1907年,后来重修过。灯塔探照灯直径有11米,每5秒发出白色(或红色,看角度)的灯束可达32公里远,保护这条繁忙水道的航运安全。这组建筑群也被指定为国家历史遗址。这是内湾航道上北行的最后一个有人驻守的灯塔工作站。除了维持灯塔正常运作保护船只安全,工作人员每三小时填写的天气报告也对往来飞行员非常重要。这些在长期孤独中守护着大家的人们堪称无名英雄。
进入托尔米海峡(Tolmie Channel)后的风景堪称水色天光镜面琉璃。周围如此安静,远处大公主岛和周围众多岛屿上的群山倒影水中,渡轮的移动几乎难以察觉,又是摄影师们云集船舷边的时候:
景点十二,斯旺森湾(Swanson Bay)。
托尔米海峡的长度和萨拉岛差不多,24公里出头。北行超过萨拉岛之后的航道正式更名为大公主岛海峡(Princess Royal Channel),把大公主岛与本土大陆相隔开。这一带海域是海上大熊雨林经常看到珍稀动物的地方,如果注意观察,也许会看到成群的海豚、海狮、海豹、鲸、熊,以及各种水鸟。从美丽的船崄灯塔往北约1小时船程靠右手边会经过斯旺森湾。这是沿途唯一真正的已成废墟的小镇。斯旺森湾在1909年建了亚硫酸盐造纸厂、伐木厂,是西海岸最早的同类造纸厂之一。工厂在1918年关闭,但镇上最后的邮局一直到1943年才关门。茂密的温带雨林在过去几十年迅速地吞没了旧时厂房、住宅等等一切人为痕迹,只剩下一根破败的烟囱在浓绿中伸出空中,提醒人们这儿曾有过的繁华。关于Swanson Bay的记录不是很多,除了BC档案馆有些资料,也许最近的可以追溯到1974年这两篇文章:http://www.wdmoore.ca/articles/047%20July%2074.htm。
很遗憾的是没有拍到清晰的烟囱照片,但是,在这附近拍到了壮丽的双彩虹:
景点十三,毕尤代尔(Butedale)。
位于大公主岛上,同在大公主海峡沿岸,在斯旺森湾以北船程1小时处,靠左边可以看到一个小海湾,岸边伫立着一些破旧却高大的水上建筑,码头很新,码头不远处有颇为壮观的瀑布冲入海中,激起千层雪。
毕尤代尔的运气比斯旺森湾好。1918年作为渔业、采矿、伐木地区开发起来的。后来还建了罐头厂和鱼油鱼粉饲料厂,一直经营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全盛期一度有居民400人。海湾背后山上的毕尤代尔湖上建了水电站,工厂关闭之后陈旧的发电机组仍然能工作,给码头以及照管此地的工作人员的房子提供电力。在夏天,过往船只和划船人士喜欢在这儿停留上岸,补充淡水,休息过夜。
一度毕尤代尔开拓者的那些家庭打算把小镇历史建筑保护下来,这个计划后来没有成功。毕尤代尔的大部分产权近年已经悄悄易手,网上搜了下,一家叫做Inside Passage Marine Corporation的公司在2013年6月27日向政府提出申请,要求延长码头租约,并提出全套商业计划准备将历史小镇重新开发为具备码头、商业设施(旅馆、过往船只服务)基地,并打算招商引资扩大发电站,发展生态旅游业,很有趣的文件值得一读。 。与此同时,已经在挂牌出售这个房地产开发项目了。 按挂牌文件上说的,位于大熊雨林之内,30英亩私有地、28英亩深水海湾、8公里长的淡水湖、64英亩的长期租约地、淡水牌照、电力发电牌照、海港码头运营牌照,确实是大熊雨林内难得一见的大规模开发项目招商。
要不,先坐渡轮或者开船、开飞机过去看看怎样?
景点十四,格棱维尔海峡(Grenville Channel)。
距离哈迪港约11小时,距离鲁珀王子港约2.5小时船程。这条航道长达70公里,蜿蜒曲折,两岸高山耸立,风景极美。如果是夏天,进入峡湾时大概晚上6点半到7点左右,还能看到夕阳西下。如果时至9月份,从这里到鲁珀王子市的航程大部分在天黑之后,有些可惜了美丽的风景。这张是北行进入峡湾前拍的:
而这张则是另一次乘渡轮从鲁珀王子市南下进入峡湾时拍的:
景点十五,鲁珀王子市(Prince Rupert Harbour)律师岛灯塔(Lawyer Islands Lighthouse)。
鲁珀王子市位于狄格比到岛(Digby Island)上,周围是迷宫般的水道、峡湾。渡轮进入鲁珀王子港之前还将经过律师岛灯塔(Lawyer Islands Lighthouse)。如果北行,很可能在黑暗中看不见灯塔本身,但其探照灯会照亮海面很远的地方。这张照片是乘坐渡轮南行时拍的:
换个转角更美:
这个灯塔位于斯基纳河(Skeena River)入海口,距离鲁珀王子市大约20公里。传说是海军军官注意到这两块礁石一块名叫“客户”(Client Rock)而另一块名叫“贿赂”(Bribery Rock)”,就把它们合二为一称为律师岛。
灯塔设施在1901年投入使用。第一任守塔人托马斯·哈维(Thomas W. Harvey)在1905年去附近岛屿办事情时遭遇海难不幸溺水身亡。当年5月福利德雷克·艾尔斯特曼(Frederick Elsterman)继任,但不幸在1912年2月11日降临,他的太太和儿子在离灯塔不远处翻船溺水而他无法施救。坚强的 艾尔斯特曼先生在妻儿去世后依然继续坚守岗位十多年直到1922年才离开。从那以后这个工作站进行了各种设备升级,安装了雾笛和更加强大的探照灯,居住条件也有所改善。灯塔一直有守塔人,直到1988年海岸防护队决定把这里完全自动化。之后旧房子和旧塔被拆除,湮没在浓密的温带雨林植被中。
鲁珀王子市是BC境内内湾航道的北部大港也是加拿大西部第二深水不冻港。这儿是陆地北大熊雨林的门户。北美第一个棕熊保护区库兹马廷棕熊保护区(Khutzeymateen Grizzly Bear Sanctuary)在这附近,从鲁珀王子市前往特拉斯(Terrace),沿途经过斯基纳河谷,这些都在大熊雨林边界之内,需要另设时间慢慢探秘。
以鲁珀王子市的海边标志牛湾(Cow Bay)的照片结束这次渡轮海上大熊雨林之旅。曾有人用船把牛只运到这儿却没想到无法上岸怎么办。牛儿们决定自己下船,游过浅滩上岸了!这片浅滩就被命名牛湾。现在是吃海鲜、出海玩的活动中心。
如果乘坐BC渡轮往来哈迪港和鲁珀王子市之间,如此多的景点和背后隐藏着的故事,一定值得慢下来咀嚼体验。
【参考文献】
https://www.lighthousefriends.com/
http://www.wdmoore.ca/articles/047%20July%2074.htm
Unaffected by isolation, B.C. lighthouse keepers continue work
Visiting the BC Coast Lighthou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