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初到温哥华市中心,目光往往会被那块顶上撒着糖霜和奶油的棕黄色的宏大建筑海洋大厦(Marine Building)吸引到。这座大楼立在巴拉德(Burrard)大街上,夹在西喜斯定(West Hastings)与西柯多瓦(West Cordova)两条东西向的马路之间,横跨了整整一个街区。艺术装饰派(Art Deco)历史建筑的巅峰之作堪称地标之一。无论其无比精致的外观内饰还是其背后跌宕起伏的故事都是温哥华近代兴衰史的镜子,值得慢慢品味。
Continue reading “温哥华历史散步:海洋大厦”大熊雨林、卡里布自由公路和菲沙峡谷环游(8):菲沙峡谷和归程
我们来过威廉斯湖(Williams Lake)几次,这次就不再花时间逛逛。这是我的推荐:威廉斯湖游客服务中心内卡里布齐尔科廷博物馆(Museum of the Cariboo Chilcotin)以及里面附设的BC省牛仔名人殿堂(BC Cowboy Hall of Fame)值得看,附近的斯科特岛(Scott Island)沼泽保护区是观鸟好去处,来时路上经过的Riske Creek和Farwell峡谷,在这儿以西四十几公里,也是威廉斯湖当地人去白水漂流的地方。97号公路以北37公里处的Soda Creek,淘金时代曾是菲沙河渡轮和铁路中转站,现在是淡水钓鱼天堂。原住民在陡峭岸边设有哈苏历史村文化中心(Xatsull Heritage Village),可以体验传统原住民文化,还能住河畔帐篷屋。
从这里回温哥华,许多人会赶路而归,却错过菲沙峡谷的山山水水和故事,这是我们要避免的。我们在利路瓦特(Lillooet)住了一晚,其实途中的Lytton, Clinton也适合过夜的。这篇是把两天一晚的内容写到一起了,算是结束篇。

路线概要(GPS按这个设):
Williams lake -108 Heritage Site – 100 Mile House – 70 Mile House – Chasm Road (Chasm Ecology Reserve) – 克林顿(Clinton) – Historic Hat Creek – Pavillion Lake – Lillooet (过夜处)- Lytton – Boston Bar – Hope – Vancouver。
从威廉斯湖沿97号公路往南就会注意到地名往往用英里数命名,这些地名历史上曾是淘金古道上的驿站所在地,卡里布淘金古道的0英里起点在我们过夜的地方Lillooet, 越往北英里数越大。比如说威廉斯湖城外南边的150 Mile,这里的驿站已经不存在,而再往南77公里处的108 Mile Ranch,作为一个小村幸存下来了,漂亮的高尔夫球场、湖泊和小机场都带上了108英里的名字,源自这里原有个卡里布马车快线驿站和旅社。马场已经没有了,驿站和旅社建筑物成了博物馆夏天对外开放。几年前的片片:

实际的地名是108 Mile Ranch:

这段是2013年写的:
“108 Mile Ranch 是个非常小的湖畔村落,仍有些人定居,而108 Mile House Heritage Site则是历史遗址,民间有志之士完全不靠政府拨款,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当时附近的百年以上的旧房屋、驿站、给养店、邮局完整地保存修缮下来成为博物馆并且对公众开放,可惜只开放到9月初即关门过冬。我们六月底经过的时候,见到了这个非营利机构的义工老先生老太太们,大部分是从七十年代初就已经致力保护这片历史遗迹,都是七十多八十多的老人家了。他们最大的担心,是后继无人。上几张片片,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去转转,很漂亮的旧宅邸,从绅士房到太太小姐下人的房间和文物,还有当时邮寄购物的册子等等。”
在这儿初次听老先生们讲述以前是如何用原木盖房子的,没有钉子的情况下木头用何种方式镶嵌在一起—称为Dovetail,鸽子尾羽的形状确保雨水雪水不会堆积造成木头腐烂:
这间博物馆的前身是这一带曾经的大牧场主兼驿站主人一家的私邸,在这之前还曾经是旅馆。最后的主人是军人兼牧场主Watson先生,他在1915年战死于一战。
往南8英里处是100 Mile House,卡里布淘金路上已经算是很大的镇子了,人口2000人,行政以及物流上给卡里布南部地区几个城镇提供服务。这儿据说有加拿大最长的越野滑雪雪道,游客服务中心门口就立着加拿大最大的越野雪板:

附近的巴戈比山(Mt. Begbie)上的林火瞭望台已经废止,被居民们小心翼翼地保存下来成为爬山友们一览众山小休憩的地方:

葱郁卡里布齐尔科廷大地,风景绝佳:


继续南行快到七十英里村(70 Mile House)右手边修车厂一样的厂房式建筑物写着The Sugar Shack(枫糖屋),很值得停下来尝尝这儿十几种的枫糖浆和各种餐点,我的最爱是枫糖浆巧克力做的河狸尾巴(Beaver Tail)炸面果子,配上枫糖咖啡,人间至味。
再往南14公里左右注意左手边的支路,写着Chasm Road,此时应该毫不犹豫左拐进去,往右(南)不到五分钟就到达卡森生态保护区(Chasm Ecology Reserve)的观景台。相对而言这是非常年轻的地貌,一万年前经历了地震和冰山切削,深深的峡谷峭壁和层层叠叠彩色的岩层形成非常独特的地貌(几年前的片片),规模宏大身临其境才能体会,附近有徒步道:

沿着Chasm路南行走到尽头会重新汇合进97号公路(卡里布淘金古道)。从这儿到古镇克林顿(Clinton)不到30公里车程。
克林顿和淘金古道上的众多小镇一样,逃不过爆火-衰败-爆火-衰退的循环。原名47 Mile House (47英里屋),因为距离零英里起点Lillooet正好47英里,小镇在1863年被维多利亚女王以当时殖民地总督秘书Lord Henry Pelham Clinton的姓改名为克林顿。150年来因为是南来北往马车道的重要驿站中转站所在,也是淘金路上物质补给区,曾经繁荣过,现在镇上还保留了大部分非常漂亮的历史建筑。现在人口不过千人,仍然是交通枢纽,周边有许多牧场大概是淘金时代就已经存在了,畜牧业林业和旅游业发达。每年五月长周末克林顿庆祝克林顿舞会节和牛仔节,男女老少穿上淘金时代的服装游行庆祝,节日自1867年起持续到今天。
克林顿历史最悠久的建筑物The Palace Hotel(宫殿酒店),建于1862年,先是La Forrest家族的宅邸,19世纪80年代改装成旅舍和BC马车快线的驿站:

马路对面明摆着打擂台的口气超壕之BUCKING HAM PALACE HOTEL(白金 汉宫酒店),标榜着EAT AND SLEEP LIKE A KING – $2.00/DAY(一天只要2块钱,让你像国王一样吃喝睡)。看来套路款款引人上钩的伎俩早早就有,明明英国白金汉宫的拼写应该是BUCKINGHAM PALACE, G和H之间不该有空格。那个时代文盲多。左侧写着SURVEYOR的是土地测量师办公室,淘金时代寸土寸金,避免争端的最好办法就是测量师划出地界:

村政府所在地,看门口历史照片似乎一直没变过,跟红色的博物馆相连,博物馆建筑原先是学校,后来则是法院所在地:

我们每次经过都会进去吃个午饭喝个茶的圆木建筑The Cariboo Lodge(卡里布旅馆),身兼旅馆餐厅和酒吧,也是个历史建筑,是原来的克林顿大饭店(Clinton Hotel)所在。大概也经营了上百年了吧,仍然保留西部大片风采:

克林顿以古董店出名。我们一口气逛了三家,从超级优雅的到这家二手货与古董混为一体的,其实逛这种介于旧货店和古董店之间的比较有趣,里面黑胶唱片和卡式磁带之多令人乍舌:

发现来自日本和中国的物件,肯定不是古董,但西人对古董的定义大概比较宽。他家的自家制黄油巧克力糖酥块(Fudge)浓郁好吃,最好配上咖啡茶。
离开克林顿小村往南28公里注意路标BC-99 S, 这里必须右转进99号公路南,这条路通向利卢艾特(Lillooet)方向。一转过去就会看到左边停车场和远处的历史建筑,这儿是帽溪牧场历史遗址(Historic Hat Creek Range)。其实更是个活着的博物馆,工作人员穿着旧时服装,这座是旧时旅馆(现在作为博物馆不能住宿):


打铁铺现场打制马蹄铁、铁钉、钩子等等:

许许多多的旧时建筑,杂货铺、食堂、马舍、牛羊栏等等很值得慢慢看:
度假木屋、度假帐篷和露营车营地等等适合一日游甚至住上几天。

帽溪从巨大的历史遗址中穿过,林地中还有健行步道:
这里是Bonaparte 原住民的传统领地,发现大量墓葬和村庄遗址。在帽溪农庄历史遗址中有一个园地布置成历史上原住民居住地的样子,由原住民讲解员讲述他们的历史文化:
可能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活动是骑马和坐马车:

继续西行99号公路30公里左右,这一段蜿蜒穿行在群山中,经过Mable Canyon省立公园内的几个湖,个人觉得最美的是Pavilion Lake 和Crown Lake,这两个湖底有几亿年的微生物形成的类珊瑚结构,它们仍然是活着的生命物质。湖水颜色变换莫测,Pavilion Lake 在2005年被选为美国宇航局探测淡水生命起源研究项目所在,这个深潜研究持续到今天。
这是Crown Lake(旧片):

神秘的Pavilion Lake,这儿潜水需要特别训练和允许,防止影响到水底沉积的微生物和类珊瑚:

其实只有一条主路,山谷里再往西道路渐渐升到半山盘山道,路上星星点点会经过一些人家,非常好奇他们为什么住在这么偏僻的地方。距离Pavilion Lake约30公里处来到一个相对热闹些的村落Fountain Flat。这儿是原住民保留地和定居点。有杂货铺和其他一些商业设施,更多的,就是这样蜿蜒的山路,风景虽美,还是需要集中精神开车:

利卢艾特谷地处于菲沙河与利卢艾特河交汇地,风景很美自不用说,城中处处有巨大的绿玉石。始于菲沙河的卡里布淘金路0英里处纪念碑:

游客服务中心前面巨大的玉石群:

我们来这儿几次,一般住Reynold’s Hotel或者 Ritasket Lodge,前者是传统的酒店,楼下有餐厅和酒铺,后者在半山腰,简单的汽车旅馆,也很干净而且含早餐。这次住Reynold’s Hotel,有新发现了,大堂里神秘的大箱子,打开后竟然是20世纪初的当地报纸,读着那些新闻和广告,了解当时人们的日常,很有意思:

几次来都想找淘金热时期华人淘金扔到一旁形成的大石堆,这次终于找到了:

原来是在河岸高地上,我原先只在河边找,怪不得。华人淘金都是在白人剩下的土堆里继续耐心地筛选。他们发现本地人对玉石一点兴趣都没有。今天,又是华人到北部去开采玉石矿。
利路瓦特吸引人之处还有那个巨无霸Seton Lake(希顿湖),是本省内陆超大型水利工程Bridge River Hydro Project水库的一部分。这儿还担任着鲑鱼孵育和休闲露营的功能。来过多少次也依然喜欢这个风景:

此地山体非常陡峭,常常可见山体滑坡的痕迹,而铁路行在山下,很是壮观:

我们这次没有去逛这儿的酒庄,下次再来。
休息一晚后启程继续沿着峡谷南下。从这儿到Lytton小镇的12号公路是省级公路,很窄,常有大车经过,但是风景却是极美的:

菲沙河水流湍急,泥沙俱下,永远浑浊。经过Lytton, 加拿大最炎热的城市之一,夏天轻易超过40度,跟Lytton能争高下的只有利路瓦特(Lillooet)。Lytton 是菲沙河与汤普森河交汇之处泾渭分明,菲沙河上人力拖动的渡轮,Kumsheen白水漂流和帐篷屋,都是非常值得打卡的。

途经此处,有本地最好的餐厅Cutting Board Restaurant. 停下来歇歇脚,吃顿饭, 逛逛他们的商店,也是极好的。
从这儿回温哥华走的一号公路风景优美,已经分享过几次路上的景点,就不再赘言了。
(全文完)
大熊雨林、卡里布自由公路和菲沙峡谷环游(6): 尼姆波湖的秘密
尼姆波湖(Nimpo Lake)既是探秘大熊雨林的基地,也是世人逃避俗务几天,安安静静地享受大自然的隐秘去处。
Continue reading “大熊雨林、卡里布自由公路和菲沙峡谷环游(6): 尼姆波湖的秘密”大熊雨林、卡里布自由公路和菲沙峡谷环游(5):自由之路的狂野故事
从大海到天空的20号公路这一段又称为Cariboo Freedom Road (卡里布自由之路)。它承载着Bella Coola Valley(贝拉库拉河谷)人们通往世界的梦想、永不屈服的精神和为决不放弃的实干与勇气。也成为我们探秘大熊雨林,自驾卡里布自由之旅的原动力。
Continue reading “大熊雨林、卡里布自由公路和菲沙峡谷环游(5):自由之路的狂野故事”大熊雨林、卡里布自由公路和菲沙峡谷环游(2):海上航程
(接上篇大熊雨林卡里布自由公路自驾之旅:温哥华岛)大熊雨林自驾环游的第二段,是BC渡轮公司的中部海岸航线,涵盖了大熊雨林的海上部分。经过无数小岛和狭窄的航道,探秘被世界遗忘的角落。我们乘坐的是从Port Hardy出发经停Bella Bella换小船Nimpkish号,再停Shearwater, Ocean Falls,,最后到达Bella Coola的最长的这一班,大约需要15小时。这篇游记记录的是几年前直达航程开始之前的走法,现在已经有直达Bella Coola的渡轮,就不在经停中间的Bella Bella, Shearwater 和Ocean Falls了。但是,以我个人的体验的话,Ocean Falls绝对值得特意走一趟的。其实也很容易,以Bella Coola为基地多住几天,坐Nimpkish号小轮往返即可,所以这篇游记中提到的这几个大熊雨林海上小岛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Continue reading “大熊雨林、卡里布自由公路和菲沙峡谷环游(2):海上航程”大熊雨林、卡里布自由公路和菲沙峡谷环游(1):温哥华岛
大熊雨林自驾环线超过两千公里,从海洋到天空再深入峡谷,探秘瀑布、小岛、废弃的村落、大熊雨林,卡里布自由公路、菲沙河谷。狂野自然,并不遥远。所需要的,不过是不想亦步亦趋人云亦云的好奇心。
大致路线:温哥华-Courtenay-Port Hardy-渡轮(Port Hardy-Bella Bella-Ocean Falls-Bella Coola)-Bella Coola-Freedom Highway-Anahim Lake/Nimpo Lake-Farwell Canyon-Williams Lake-Lillooet-Vancouver.
Continue reading “大熊雨林、卡里布自由公路和菲沙峡谷环游(1):温哥华岛”探秘大温地区公园系列:Pitt-Addington Marsh (Grant Narrows)
大温地区的许多城镇人口集中居住在小范围的中心地带,而之外的地方留给了大面积的农地和原生态林地草甸河滩等等。连华人聚居恍若香港的列治文市,出了七号路以东就基本上是农地和极少量的工业用地。最典型的是菲沙河以东和以南的枫树岭(Maple Ridge)市以及匹特草原(Pitt Meadows)市,名字就透着泥土的芬芳和朴实。
但这两个匹特河(Pitt River)畔的临水城市并不土,除了绵延不断色彩斑斓的农地果园,还保留了不少漂亮的历史建筑,更是钓鱼、骑马、河堤单车游、观鸟、打高尔夫球、农家乐游的绝好去处。
Continue reading “探秘大温地区公园系列:Pitt-Addington Marsh (Grant Narrows)”探秘大温地区公园系列:Kanaka Creek河畔公园
卡那卡溪(Kanaka Creek)地区公园绵延12公里长,顺着卡那卡溪从山地延续到菲沙河边。公园有几个不同的入口,最方便的游玩方法是把山地部分与河口部分分开来,这样可以开车过去而不用考虑爬山涉水回到原点。其实还有更实际的原因,河口部分水流缓慢形成河套与沼泽,天气暖和一些则蚊虫滋生密布令人无法招架,更适合天凉以后再去。
Continue reading “探秘大温地区公园系列:Kanaka Creek河畔公园”探秘大温地区公园系列:Cascade Falls公园
大温地区有不少地方未必是超级有名的旅游景点,却是深受本地人喜爱的休闲好去处。这其中,卡斯凯特瀑布(Cascade Falls)地区公园以瀑布、森林、峡谷、玉色的溪流、溪中天然小泳池大受欢迎。夏天来这里野餐、观景、爬山、玩水的人们非常之多,如果晚去的话极有可能找不到停车位。
卡斯凯特地区公园已经到了大温地区的东部边缘,距离温哥华大约1.5小时的车程。如果走7号公路,沿途菲沙河谷和田园风光风景很不错。

具体地址:36421 Ridgeview Road, Deroche, BC. 公园停车场有块大石头刻着名字:

到达停车场后并没有直接看到溪流,因为植被把溪流挡住了。先看看揭示牌,似乎距离瀑布很近:

先去看看瀑布和吊桥。往停车场尽头走,不远处就是上山的指示牌:

看地图,似乎只是1公里不到的上山路。林荫小径,时不时看到上世纪砍伐后留下的大树桩渐渐腐烂长出新的植被:


一半以上的上山路是木制台阶,有些陡,但也不长:

十几分钟后就到达第一个看瀑布的平台,再往前就是35米长的吊桥:

照片其实看得出来,夏天的时候很多人来这里,大家自觉地快快拍照赶紧离开,不要占用网红打卡点太久。看看桥下溪流,阳光斑驳洒在峡谷中,漱玉激流形成另一段瀑布和众多小池子,还是很美的:

卡斯凯特瀑布(Cascade Falls)大概三十米高,夏天枯水期从吊桥上看过去并不是一个壮观的瀑布,但下面的深潭的颜色美得无法用言语形容:


政府劝告大家不要离瀑布太近更不要走到瀑布底部,这一段溪流连接到下一段18米的瀑布,非常危险。从桥上看看风景就好。
走过吊桥,木板路就转回下山的方向,这里有个标志,说明卡斯凯特瀑布公园的来历。公园成立于1986年。卡斯凯特瀑布(Cascade Falls)位于卡斯凯特溪流(Cascade Creek)中,溪流弯弯曲曲汇入附近的大水库斯特湖(Stave Lake),其实是BC水电局的发电站的一部分。木板路和吊桥等等都是修水电站时连带建成送给BC省民的礼物:

许多人走到这里就下山了。下山的路是斜坡,适合轮椅或者儿童推车使用。
但是,如果仔细回想一下地图,瀑布上游还是有徒步道的。于是继续沿着盘山公路往山上走,果然几十米外右手边灌木丛中出现一个一米见宽的入口,被枝条掩映着比较隐蔽:

走进去,光线突然暗了下来,却另有天地,宛若发现桃花源。跨过一条窄窄的溪流,遮天蔽日的森林,虽然已经是次生林,依然茂密葱郁:

山路有些崎岖,沿着溪流往上去:


沿途右边有几条小小的路往溪边去。选了其中一条走下去,巨石嶙峋的卡斯凯特溪流呈现在眼前,这里已经是瀑布的上游:

无法抵挡清冽溪水的魅力,走近溪旁洗个脸,呼吸一下新鲜的山涧空气:


来时路回望更清晰:

大树小树都覆盖了厚厚的青苔,有些树干上还有被动物擦蹭过的痕迹,这一带应该有熊吧:


从森林里出来走回上山公路,路盘旋而上越来越陡,这本不是正式的公路,而是BC水电局工程用车使用的简易公路,偶尔工程车开过就尘土飞扬。好在几百米外就在左边看到一条土路,尽头远处是巨大的输电塔。纯好奇走过去一探究竟,原来不虚此行。这儿原是为输电塔线路开辟出来的一条林中空地:

近距离比较一下大小:

近处芳草萋萋,野花季节已近尾声仍然还是很美,只需要低头仔细观察:
绵延不断的输电线把这里发的电送往全省各地。BC省崇山峻岭众多,大部分地方人烟稀少,可以想象工程之巨大:

山脚远处那片沼泽地,应该是斯特湖(Stave lake)大水库的一部分吧,还是菲沙河的一部分呢?在谷歌地图上很难找到确切的标识。这儿确实离繁华地带远了,谷歌地图也不是那么详细了:

站在塔下静静听鸟儿啼鸣风儿吹过,俗世变得遥远。时间不早,走回简易公路下山,仿佛很快就回到停车场。停车场旁还有条小路横着栏杆,有不少人进出:

这条路通向溪旁,有不大的野餐区,溪里已经有好多人在戏水,各种大大小小的池子适合大人小孩玩:

正式的野餐区早已占满,人们就在溪流沿岸找树荫下野餐,也是极好的。这条溪畔小径还能往下游走一段,也许就不这么热闹了:

如果想找个周末去看瀑布,还是值得跑这么远,沿途顺便逛逛菲沙河谷风光。
【游记】冬日阿拉斯加公路(4):纳尔逊堡的秘密
阿拉斯加公路对加拿大的大北方比如育空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北部地区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结束了这些地区偏僻边缘化的历史,当然,对阿拉斯加来说,也终于在陆地上连接美国本土。和阿拉斯加公路零起点的道森溪(Dawson Creek)相比,纳尔逊堡(Fort Nelson)的名气也许不是那么大,但这个北方小城却是阿拉斯加公路上的重要补给站, 也是探秘Muskwa-Kechika生态保护区的基地。在这里一定不要错过的除了北极光和荒野探险之外,还很值得参观Fort Nelson Heritage Museum(纳尔逊堡历史博物馆),冬天的话尝试原汁原味的狗拉雪橇,夏天则是向导骑马、健行、钓鱼等等户外活动好去处
Continue reading “【游记】冬日阿拉斯加公路(4):纳尔逊堡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