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历史散步:海洋大厦

Vancouver's Marine Building standing like a giant golden crate and cake from Hastings Street direction

许多人初到温哥华市中心,目光往往会被那块顶上撒着糖霜和奶油的棕黄色的宏大建筑海洋大厦(Marine Building)吸引到。这座大楼立在巴拉德(Burrard)大街上,夹在西喜斯定(West Hastings)与西柯多瓦(West Cordova)两条东西向的马路之间,横跨了整整一个街区。艺术装饰派(Art Deco)历史建筑的巅峰之作堪称地标之一。无论其无比精致的外观内饰还是其背后跌宕起伏的故事都是温哥华近代兴衰史的镜子,值得慢慢品味。

Continue reading “温哥华历史散步:海洋大厦”

“求财须敬天”:温哥华雷氏家族的百年祖训

在加拿大BC省住久了一定会听说过伦敦药房(London Drugs)这家日用品兼药房连锁店的名字。如果住温哥华市中心,那么许多人会到IGA超市买菜。如果是西蒙菲莎大学的孩纸,可能也听说过学校有雷氏家族提供的奖学金。雷氏家族的捐赠,在温哥华许多地方可见。雷氏家族的姓,英文拼写是Louie。以私人家族产业而言,雷氏家族在BC省排名第二,位列大富豪Jim Patterson家族之后,在加拿大排名前四十几名。

雷氏家族的发迹并不容易也绝非偶然。在过去118年来,加拿大并不总是一个友好包容的国家。他们经历了严重的歧视、人头税、拒绝入籍、被禁止从事医生公务员等高尚的职业。但顽强的打拼,取得商业成功之后,这个家族从未吝啬回馈这个曾经亏待过他们的社会。只因为,遵循祖训:求财须敬天。

Continue reading ““求财须敬天”:温哥华雷氏家族的百年祖训”

漫漫淘金路:BC省之前世今生

BC Legislature Building

有些人习惯说加拿大是个历史很短的国家,建国于1867年,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卑诗省、BC省)加入加拿大联邦,也不过是1871年,所以历史短浅。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在白人成立加拿大联邦之前,北美大地不是莽荒之地,原住民也并不是处于原始社会。他们有自己的不同族裔、邦国、定居地、村庄或城市、信仰、法律、社会制度。把原住民创造的文明一概抹杀,只承认殖民者成立的政治实体即加拿大联邦,其实是非常傲慢无礼的做法。

这是这篇文章的前提。以后再谈谈殖民地之前的故事。这篇集中在淘金热之后的BC省。

历史上多次兴起席卷北美的淘金热,不但吸引了淘金客,也带来美国人吞并盛产黄金的“Caledonia”区的巨大胃口。英国政府起初并不重视这点“毛皮交易之处”,却发现南来淘金客已经大军压境,赶忙将之纳入英属哥伦比亚区殖民政府加以管理,而后再加入依旧属于英国殖民地的加拿大联邦,最终避免让其被美国笑纳的命运。

Entrance of Fort Langley National Historic Site
Fort Langley National Historic Site

北美最早的淘金热始于美国。1846年墨西哥战争中,美国攫取了加利福尼亚地区。1848年加利福尼亚Sacramento河谷发现金子之前,一个叫做Yerba Buena的北部村子几乎全部是西班牙裔人士,人口只有800人左右。但发现金子后,白人疯狂地涌入这里,用武力驱离原住民Cherokee部族,把他们从自己祖祖辈辈定居的地方赶走且强迫他们徒步迁往先在的俄克拉荷马州地区,数千人饿死累死在路上,留下一条“血泪之路”。小村人口在1850年就已经飙升到25000人左右,加州也正式成为美国一个州,Yerba Buena的名字也变成了San Francisco。华人耿直地称之为:旧金山。传说是遍地黄金随便捡,人人做着发财梦。黄金狂热带来的是罪恶与暴力。城中随意杀人抢劫,市民自发组织审判团私刑处决、鸦片窑、妓寨遍地,高档水晶灯照耀着豪华舞厅销金窟。很快加州黄金在1850年左右就已经挖光。淘金客这时开始把热切的眼光投向北方。

随后在美国西部各地零零星星不断有黄金“发现”,但这些发现带来的都是白人淘金客之间的纷争以及对原住民的压迫和杀害,随之原住民对此的报复。冲突从1852年的奥利根(Oregon)南部的红河(Rouge River)地区开始。三四千白人淘金客涌入那里,从已经在那里的其他淘金客和原住民手里抢夺淘金地、犯下的罪行小到盗马大到强奸和屠杀Yakima部族,自然也招来原住民的报复。最残酷的血洗事件发生在1854年,几百名白人淘金者越过卡斯凯特山脉到达美加边境,在可奎尔(Coquille River)旁的原住民村落谋杀了16人,原住民采取报复也杀了16个白人回敬,其中部分白人并未参与当时的谋杀,包括了当时美国政府的印第安事务官员,这又招致美国政府动用军队发起两次战争,对Yakima族人进行残酷镇压,务求把他们赶走圈进边远贫瘠的保留地。Yakima族人在善战的领袖Kamiakin的带领下,联合周边其他部族,和美国政府进行了长期的抵抗,一直坚持到1859年。

而在北方,带着警惕的目光审视南方发生的一切的,是当时英国哈德逊•海湾公司(Hudson’s Bay Company)的两大主事也是主要贸易人罗德里克•芬莱森(Roderick Finlayson)和他的上司詹姆斯•道格拉斯(James Douglas)。

经过1812年的英美战争之后(对,那个著名的火烧白宫就是当时英殖民地联军打败入侵的美军直捣美国首都后干的),两国决定还是以谈判来解决英殖民地和美国的国境线,1846年签署协议,大致沿着北纬49度分割。担心北纬49度国境线会把温哥华岛的一部分割去给美国,英国人迅速地把原先主理菲沙河谷毛皮交易中心兼给养站兰里堡(Fort Langley)的道格拉斯派去温哥华岛的南端,建立了一个用木头桩子围起来的城寨称为维多利亚堡,作为哈德逊•海湾公司的总部。道格拉斯被提拔为温哥华岛殖民地总督。

在边境以南不远处普吉湾(Puget Sound)的冲突中,美国政府、民兵以及一些原住民部族联手对抗入侵的野蛮淘金客,哈德逊海湾公司则卖武器和给养给美国政府的部队。但是,赊账之后美国政府不但翻脸不认账还不打算赔偿他们毁坏的公司财物。

芬莱森与道格拉斯认为,美国式的共和制果然带来混乱,而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才能保证法律和秩序得以维护。后来BC省首先成为殖民地的一部分,然后再加入加拿大联邦,跟这些想法有很大的关联。

海达瓜伊(Haida Gwaii)群岛-当时称为夏洛特皇后群岛(Queen Charlottes)上“发现”少量的金子,这是白人的说法,原住民一直知道当地出产这种黄灿灿的金属,但他们更稀罕铜而已。1849年一艘貌似海盗船的开进维多利亚堡,上面跳下一帮带枪的美国人要求购买给养以便继续北行。詹姆斯一开始很紧张,等到付款的时候,这帮人拿出黄金来交易才松了口气。但他暗暗地了解到,他们来自旧金山,准备开往北方的夏洛特皇后群岛继续淘金。原住民一直跟哈德逊•海湾公司有少量的黄金交易,不论在沿海还是内陆(当时称为New Caledonia)。1851年前后越来越多来自美国的白人淘金客也涌入夏洛特皇后岛,在当地引起不少的冲突。老谋深算的道格拉斯意识到更大的危机就在眼前,这些淘金客携带武器并不受任何人管,如果不尽快介入,不但哈德逊•海湾公司在黄金交易中的垄断地位不保,还有可能失去和原住民之间的还算良好的贸易关系。于是他恳请维多利亚女王和英国议会同意派出战舰Thesis号前来巡逻温哥华岛和夏洛特皇后群岛,并且非正式地把夏洛特皇后群岛并入了温哥华岛殖民地中。但这都是他那一方的一面之词的说法。哈德逊•海湾公司和南来的美国人一样,在夏洛特皇后群岛上用炸药开矿寻找黄金,同样不受当地海达族人的欢迎。

发现金子带来的疯狂,释放出无法无天弱肉强食的原始本能,这似乎不符合哈德逊海湾公司的根本利益。这家公司虽然主要任务是代表皇家在北美进行各种贸易,实际上起的作用慢慢超出了商人的范畴,带上了殖民政治色彩,这当然和詹姆斯•道格拉斯个人的政治野心也有关系。早期用毛毯换河狸皮这种交易需要原住民的信任,所以包括他在内的许多主要管事人娶了原住民的女子才有机会把生意做大并且获得垄断的资源。而公司所到之地建立贸易站或城寨,也需要原住民的协助才能渡过最初的寒冬。但随着生意的不断扩大,黄金的发现,淘金客的涌入,他们在毛皮交易上的垄断地位其实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尽快建立行政机构并出动军事力量把这片黄金之地纳入英国殖民地,才是英国最大利益所在,也是道格拉斯个人职业生涯的高光处。

时间推移之下,他们逐渐背叛了帮助他们的原住民,把他们从对等的贸易伙伴地位变成了利用然后一脚踢开,到最后干脆也进行压制与迫害的同样做法。这部分残忍的历史需要另篇描述。

在美国疯狂的淘金热进行的同时,关于大北方New Caledonia发现了金子的传闻以各种渠道传到了美国。从1852年开始就时不时有人把金子带到维多利亚堡的哈德逊海湾公司去贩卖,而公司也卖淘金工具给原住民。有些嗅觉灵敏的南边经验丰富的淘金客已经知道菲沙河下游的沙金必定来自上游,于是悄悄循着菲沙河(Fraser River)的支流和主干伺机且淘且往北,1857年抵达汤姆森河与菲沙河的交汇处在那里发现稍微大一点的沙金产地,但这种河水冲下来的沙金产量并不高,很快就淘完了。到秋末,有部分白人已经撤离回美国境内。哈德逊海湾公司有挣到钱,并没有超级发大财。

在众人以为菲沙河淘金热即将过去的时候,道格拉斯敏感地知道,淘金狂热并没有结束。目睹疯狂的淘金客为自己发财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和加利福尼亚州不择手段的所作所为:动用武力占领土地,自行宣布成立共和国,然后胁迫联邦政府承认他们独立州的地位,道格拉斯相信这些南来的带着枪炮来淘金的美国人也会在这边干同样的事情。于是他在1857年底做了两个重要的决定:向英国议会申请把现在称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卑诗省,英属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的大陆部分宣布为英国殖民地,任何人未经许可不得进入,以及,任何人如果要采矿尤其是金矿,必须向殖民地政府申请牌照并且缴税。英国政府看到了利益所在,迅速批准了。其实,那时他还只是温哥华岛殖民政府的总督,并没有对整个BC省的管理权限,而且也没有军队可以帮他去执法。但他希望贩卖采矿权这一点可以避免类似于南邻那种无政府状态的混乱。

至此,BC省作为一个殖民地的行政区的雏形已经形成了。

但是,道格拉斯还没来得及做好成立完整政府的准备,菲沙河淘金热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炸裂开启了。1858年2月,道格拉斯运送了一些土金去旧金山交给Wells Fargo公司提炼,3月初,消息走漏,电报横飞,美国各地的报纸已经大肆报道维多利亚发现金子了。几星期内2万5千到3万人涌进小小的维多利亚堡,失望地发现金子并不在这儿,他们得先花一英镑或五美元买牌照。买到牌照的人毫不浪费时间立刻渡海去本土。有钱的搭船,没钱的弄条舢板,还有疯狂的以为自己可以游过去。那时就已经有人意识到,与其自己去淘金,还不如从淘金客那里发矿工财更容易。这就包括了哈德逊海湾公司(Hudson Bay Company),Oppenheimer 兄弟公司等等,乘机高价售卖淘金装备,包括铁盘、铲子、羊毛袜子、厚尼大衣、帽子,等等。还有人靠贩卖淘金秘密知识发财。大部分属于道听途说的秘笈,在伦敦出版,但也有相对靠谱的,比如说一个叫做Alexander Caulfield Anderson的人,十几年前在菲沙河谷的栏里堡担任主贸易人的职务,写了一本书”Hand-Book and Map to the Gold Region of Frazier’s and Thompson’s Rivers“(菲沙和汤普森河产金地之淘金手册和地图),回答求知若渴梦想发财的人们的共同疑问:如何去到产金地?

到来的美国人多半是1849年旧金山淘金热时代的有经验的熟手。他们一边沿着菲沙河水系往北推进一边已经通过几个决议为成立国家做准备。而美国政府认为他们的国民(淘金客)受到哈德逊海湾公司不公平的对待,特意派出一位公使来到菲沙河谷调查并声张他们的利益。他发回去的报告说:当地人热盼加入美国(注:指的当然是美国淘金客),不需时日甚至不用美国出手,这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形势确实越来越紧张。英国政府终于采取行动了。1858年8月,宣布New Caledonia地区为英国殖民地,英属哥伦比亚区。詹姆斯•道格拉斯在兰里堡就任第一任省督。

尽管菲沙河淘金热造就了沿线的一些小镇的短暂繁华,比如说耶鲁镇(Yale),几乎是一夜之间出现了一万人的淘金客,表面的沙金很快淘光,人们离去,赶往下一个发财地点。

随着淘金客越来越逼近内陆,他们与原住民的冲突也越来越多。Nlaka’pamux原住民的传统领地在菲沙河谷。他们不希望这些淘金客进一步入侵,于是爆发了不少小规模的冲突,一些原住民村庄被焚烧,民众被屠杀。道格拉斯想到了军队,他向议会申请派出皇家工程兵部队,一方面是捍卫英国殖民政府的利益防止美国人进一步入侵,另一方面是要修筑一条通往产金地的道路。当然,军队的存在也能维持治安保护英国人的利益。

皇家工兵部队到来之后规划修筑了新西敏市(New Westminster),城市的名字还是维多利亚女王批准的。原本是作为BC的首府,但只在1859年到1866年之间担此重任。

那些在菲沙河淘金热中发大财的是极少的人。河水冲到下游的沙金毕竟有限,有经验的人懂得必须继续往上游去寻找更大的金矿。有部分人顺着菲沙河水系的支流继续往北,且行且找。1858年有人在Hills Bar发现金块。1859年,牛虻河(Horsefly River)也发现了金块。但真正造成淘金热狂的是1861年在现在的巴克维尔(Barkerville)镇附近的威廉溪(Williams Creek)发现了埋藏着的巨大金矿。

成千上万的人涌向北方卡里布(Cariboo)地区。道格拉斯决定修筑一条通往卡里布地区的道路,以确保英国殖民政府在淘金上的利益。称为卡里布淘金道的不止一条路,其中最艰难最长的是1861-1862年修成的从耶鲁镇(Yale)到巴克维尔长达650公里的马车道。因为修这条路,殖民地政府欠下了112,780英镑的债,直接迫使他们在1866年为了削减开支把温哥华岛殖民政府与英属哥伦比亚殖民政府合并为一个政府,首府留在了维多利亚。为了还债,政府开始收缴各种税收,引起民众不满。

美国一直对北方这块肥肉虎视眈眈。美国政府对开疆拓土的欲望是毫不掩饰的。在英国政府批准英属北美法案British North America Act之下,1867年加拿大三个殖民地决定组成加拿大联邦,这部法案也成为加拿大宪法的前身。法案成立的第二天,美国宣布从俄国人手里购买了阿拉斯加。美国国务卿说,“our population is destined to roll its restless waves to the icy barriers of the north.” (我们的国民注定毫不停歇地跨过冰坝的阻挠奔涌进北方)。美国驻维多利亚的大使宣称,温哥华岛和英属哥伦比亚的大部分人都希望加入美国。他们甚至在温哥华岛上发起陈情书,收集到104个签名。但英属哥伦比亚的政客们可能更热衷于独立而不是加入美国。而宗主国英国其实是无所谓,唯一觉得不方便的是,他们刚刚在维多利亚建立了海军基地,那么加入美国岂不是太麻烦了。

1869年,英国任命了一位新的殖民地省督,专责跟加拿大联邦谈判加入联邦的筹码。Amor de Cosmos是最狂热的促成加入联邦的政客也是位强悍的谈判对手。他说,“I stand here not as a Canadian, but as a British Columbian; my allegiance is due first to British Columbia.”(我站在这里不代表加拿大,我只向英属哥伦比亚效忠)。最后谈成的条件是,加拿大政府要负责修一条横贯东西的铁路到达这里,并且代为偿还该省因为修卡里布淘金马车道欠下的债。

自1858年成立殖民地,到1871年正式加入加拿大联邦,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英属哥伦比亚省、BC省、卑诗省)的历程和淘金息息相关。这个省的前世今生,都渗透着金钱带来的烙印。

参考文献:

https://www.thecanadianencyclopedia.ca/en/article/gold-rush-sparked-american-interest-in-bc-feature#

https://www.pc.gc.ca/en/lhn-nhs/bc/langley/culture/histoire-history

https://www.thecanadianencyclopedia.ca/en/article/cariboo-gold-rush

【游记】冬日阿拉斯加公路(4):纳尔逊堡的秘密

阿拉斯加公路对加拿大的大北方比如育空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北部地区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结束了这些地区偏僻边缘化的历史,当然,对阿拉斯加来说,也终于在陆地上连接美国本土。和阿拉斯加公路零起点的道森溪(Dawson Creek)相比,纳尔逊堡(Fort Nelson)的名气也许不是那么大,但这个北方小城却是阿拉斯加公路上的重要补给站, 也是探秘Muskwa-Kechika生态保护区的基地。在这里一定不要错过的除了北极光和荒野探险之外,还很值得参观Fort Nelson Heritage Museum(纳尔逊堡历史博物馆),冬天的话尝试原汁原味的狗拉雪橇,夏天则是向导骑马、健行、钓鱼等等户外活动好去处

Continue reading “【游记】冬日阿拉斯加公路(4):纳尔逊堡的秘密”

【游记】冬日阿拉斯加公路(1):到达纳尔逊堡

Northern Lights

对许多人来说,一生一次的体验必须包含一次一路向北的远征。或笔直或蜿蜒的道路伸向远方冰雪覆盖的群山,脚下是七十多年前建于永久冻土带之上的公路,车行几百里几乎没有人烟,只有无垠风景和时有出现的野生动物。这就是阿拉斯加公路的魅力。

Continue reading “【游记】冬日阿拉斯加公路(1):到达纳尔逊堡”